家有初中生,不知道各位家长如何看待“走读还是住校”这个问题。反正在我们家,每每提及这个话题,总和娃爸意见不合,不欢而散。
“别人家孩子能住校独立,咱家孩子是缺胳膊少腿了?高中住校,天经地义!这是锻炼孩子!”每每听到娃爸这样的论调,我心里那股火“噌”就上来了,堵得嗓子眼发紧:
“高中三年多金贵你心里没数?锻炼?将来大学、社会有的是机会练!可高中这节骨眼上,能拿孩子前途当试验田吗?”饭桌瞬间冷场。
儿子才上初一,这高中住校的“仗”,倒先在我们两口子之间打响了。
孩子读初高中,到底该不该住校?这问题常常沉甸甸地压在我心口,喘不过气。
01
展开剩余86%住校的现实硌得慌!
我坚决反对住校,是因为听闻了不少身边人现实说法。一圈下来,过来人的话,像一盆盆凉水,浇得我透心凉。
最戳心窝子的是李姐。
她儿子高中住校,好巧不巧分进个“学渣宿舍”。一个宿舍,一大半孩子不爱学习。
熄灯铃成为背景音,宿管巡逻一过,小屋子吵吵闹闹,聊的都是些游戏、八卦和恶作剧。哪怕自家孩子本身不想参与,也会害怕被小团体孤立,不得不加入闲聊的行列。
白天明明学习累得够呛,晚上休息时间又被耗尽,第二天的学习效果,可想而知。
李姐儿子刚进去的成绩其实不赖,属于宿舍一群孩子里拔尖的那个。但架不住天天胡扯海聊,缺少学习氛围,孩子也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。更要命的是,听多了游戏话题,让原本没有游戏瘾的儿子,也从此周末回家偷偷打游戏。
高一成绩勉勉强强撑着,到了高二,成绩大幅下滑,问题完全暴露出来。
这个时候,李姐才发现不对劲,经过与孩子无数次的“交涉”,才知道了“住校”的后遗症有多大。
只可惜,一年多宝贵的时间这这么在眼皮底下溜走,想追,也无能为力。
除了学习氛围,还有那“严丝合缝”的作息表,令人窒息。
在一次婚宴上,我遇到了小舅家读高一的女儿,因为离家远,她是个住校生。聊起高中生活,她忍不住吐槽。
十点必须熄灯,听着是为学生好,可不合理啊!初中生尚且都要拼到11、12点,高中生哪能10点就写完作业,安心睡觉?
结果,要么互抄,要么摆烂不做,要么猫在被窝里偷偷学习,熬坏了眼睛。
最麻烦的生活,一个宿舍,四五个孩子不等,可从夜自习回到寝室,再到熄灯时间,大家轮流洗漱,时间根本不够用。
早上也是一样,卫生间是一场混战,大家都卯着劲争取一个坑位,一个水龙头。有时候,彼此之间还会出现小摩擦,点点滴滴的糟心事攒起来,憋了一肚子火,却不知道往哪里撒。
说着说着,侄女情绪就很委屈,她忍不住向她爸爸抱怨:什么时候,也能让我走读啊?
小舅手一摊表示没辙:你学校那么远,我跟你妈都要上班,哪有时间来照顾你?
“那你给我租个房子,我一个人住也行。”侄女还想争取。
舅舅连忙打断话题:“不行不行,一个女孩子家的,哪能单独住在外面。”
看着侄女的失落神情,我心里挺堵的。
02
宁愿跑断腿也要接孩子回家,图啥?
我的领导,去年女儿考进了一所重高,学校在这个城市的东头,离家近40公里,离单位二十多公里。
领导的新房刚刚装修完,人还没住进去,先在孩子的学校边上租了一个房子:陪读。
每天看着她不辞辛苦从城市的一头开车到城市的另一头,有一天我好奇问她:“主任,您这陪读累吗?就没想过让孩子住校?”
领导告诉我,陪读不是为了帮孩子抓成绩,主要是考虑两点,一是能在生活上让孩子舒服一些,二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些情绪价值。
从早学到晚,高中娃肩上压着的这座学业大山,足够能把人憋死!
家,是孩子唯一能透口气的地方。
回家后,听他抱怨两句老师严、题太难;看他狼吞虎咽干掉一碗面;甚至啥也不说,就窝在沙发上发会儿呆——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,都是娃在偷偷“充电”,在释放那看不见摸不着却快把人压垮的压力。
作为父母,待在孩子身边,不是给他惊天动地的帮助,而是给他一些“爸妈在”的温暖踏实劲儿。
这就是最好的情绪价值,是孩子“情绪救命粮”!
03
关于住校的几个思量
当然,住校这条路,不是不能走,但它挑人!更挑环境! 我们身边也有住校依然成绩好的孩子,但总结下来,这样的孩子,一般都要如下特征。
他从小懂事。就像个“小大人”从小主意正,啥时候学习、啥时候休息,自己门儿清,计划表排得明明白白。
这种孩子住校反而省了路上奔波的精力,时间由他自己安排,反而学得更带劲。
没有物质条件的孩子。 这种孩子离家园,父母又顾不上照顾,住校是唯一的出路。这类孩子住校,是现实所迫,没办法的办法。
当然,孩子住校,也得挑学校。如果 学校管得严、盯得紧,老师真负责,宿舍氛围正。那么这种环境下,对孩子是个正向的助力作用。
话又说回来,什么样的孩子“不宜”在高中阶段送出去?
管不住自己的孩子。 手机一沾手就放不下,作业能拖就拖。这种孩子扔进宿舍,就像鱼进了猫窝,诱惑太多,能把娃啃得骨头都不剩。
心思细、脸皮薄的孩子。 青春期孩子的心,像玻璃做的,敏感得很。宿舍里人多嘴杂,一句玩笑话、一个小摩擦,别人转头忘了,他可能心里能拧巴好几天。孩子受了委屈不敢说,憋在心里,时间长了,学习?睡觉?全受影响!真闹出点心理问题,哭都来不及!
身子骨弱的孩子。 住校的孩子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解决,口味、营养未必合孩子的胃口,又加上集体生活,一旦谁有个头疼脑热,身体弱的孩子很容易被传染。孩子一生病,大大耽误学习进度,得不偿失。
学校管理稀松的。如果这个学校的管理不严,宿管形同虚设,宿舍里乌烟瘴气也没人管。这种地方,送娃去不是锻炼,是“放羊”!
写在最后:
高中三年,弹指一挥间,却可能定乾坤。孩子住校还是走读,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,但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影响因素。
即便我和娃爸还没有完全达成一致口径,但让孩子“走读”的念头却在我心里越来越强。
虽然,孩子住校能够让我们做父母的轻松不少,但最金贵的,不是省了多少力,而是我们当爹妈的,得一直在那儿——
当孩子累了倦了的时候,能看见他的蔫头耷脑;在孩子受了委屈的时候,能稳稳接住他的眼泪;在孩子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,能让他知道,回头就有盏灯为他亮着,热水热饭备着,有双手随时准备给他力量。
我是诺妈,家有男娃,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,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,分享学习干货,一起共成长
发布于:浙江省启泰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